8月24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原创舞台剧《家书》参加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发起并主办的“青春绽放·戏聚京津冀——大学生戏剧展演活动”,并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人艺小剧场公开演出。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树辉,副校长高程等领导老师出席活动,与来自清华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高校的嘉宾及现场观众一同观看演出。

此次登上人艺舞台的《家书》,是主创团队为争取入选本次活动专门改编的“浓缩版”,也是在剧目结构、情节内容、舞台布景等方面多点创新的“全新版”。为抓住此次来之不易的演出机会,剧组全班人马在剧本成型后昼夜不停加紧排练。

8月11日,剧组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接受剧院青年演员龙一仪老师、剧院戏剧教育与研究处副研究员陈利老师现场指导,对角色塑造、氛围营造、动作细节、节奏把握等多个方面做了精细打磨。8月19日,剧组再赴人艺,在剧院青年演员朱少鹏老师和剧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技术合成。直至正演开始前一天,《家书》演员仍在细抠表演细节,职员团队则加班整理来之不易的“手搓道具”和“新鲜出炉”的舞台定点。

龙一仪、陈利老师与剧组成员交流
在人艺的《家书》里,母亲与妻子的期盼,化作一盏长明油灯,照着回家的路;冷少农在书案前执笔悬空,久久思索如何传达自己的心绪;面对反动当局的威逼利诱,革命烈士大义凛然、慷慨赴死……演员们带着自己的深刻理解,将一幕幕历史的真实在舞台上复现。灯亮、谢幕,大家方才从历史回到当下,迎接场下的欢呼和掌声。团队的表演吸引着全场的目光,收获了一浪接一浪的赞许。散场后,还有许多嘉宾和观众与剧组成员合影留念,分享自己的感动。

成员的更新换代,不变红色精神的薪火相传;改编的大刀阔斧,不改心怀天下的精神内核。作为社科大“行走的思政课”名片,《家书》致力于在讲好烈士故事的过程中传递思想火炬,曾在贵州瓮安(冷少农烈士故里)、贵州贵阳、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央团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地区、单位演出,收获了各地观众高度评价。当你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家书》剧组依旧在路上。(文/黄子瑞 谢国梁 图/吴星月 黄子瑞)

剧组成员与观演嘉宾、老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