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秋10月走向寒冬12月,社科大青志协“暮遇晨光”敬老志愿小分队与房山区随园养老中心长辈们一路相伴。疫情能够拉开彼此的距离,但是不能阻隔温暖的传递,线下活动的暂停让我们保护彼此的安全,线上课堂的开设则弥补了疫情隔离的遗憾。

“暮遇晨光”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中的“晨暮朝夕”手作课堂和“晨光薪火”回忆录因疫情遗憾暂停,“暮吟晨诵”诗词课堂从线下转移至线上,同时新设立线上项目“晨暮云游”旅游课堂。两个线上课堂以腾讯会议为媒介,由房山随园养老中心提供投屏等设备支持,为长辈们提供稳定、连续的志愿服务活动。
其中本学期“暮吟晨诵”诗词课堂共授课8次,并在授课间隙由志愿者进行才艺展示。我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感受诗词中的自然科学:在《诗经》、《楚辞》中体验四季之美,于唐诗中观赏各种植物,从古诗词中发现古代气候。

“与尔同销万古愁”,我们从饮酒高歌、饮酒伤怀、饮酒肖像和饮酒送别四种诗歌中共同品味诗中“酒”;从诗歌中的游戏角度出发,探寻诗“趣”所在。


授课间隙,才艺表演志愿者们也给我们带来优美动听的歌声和激情澎湃的朗诵。
“晨暮云游”旅游课堂共授课6次。志愿者们分别向长辈们介绍了安徽省阜阳市、天津市、河南省焦作市、湖北恩施州、山东德州和河南省洛阳市。我们共同云游祖国大好河山,品味五湖四海美食佳肴,感受各地悠久历史底蕴。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那满篇的文字不仅仅是文学史或者科学史层面的宏大叙事,也同样可以同个人的文学生活联系在一起。带领长者们阅读古诗词,了解其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让古籍里的文字在跨越年龄的课堂上绽放价值,是志愿者们备课授课的初心和希望保持的理念。
志愿者们在古诗词志愿授课活动中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分享诗词字句美好的同时也在积极听取长辈们的建议,不断内化学习,在反观实践历程中见证“知行合一”的自己。本次志愿活动也为大家提供了为老人们介绍家乡的宝贵机会,既能让我们能够表达对于家乡的热爱,也让家乡的山水、饮食、文化得以被更多的人了解,至此,本学期的“暮遇晨光”圆满收官。

文案:青年志愿者协会
编辑:张兰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