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弘扬英模精神,校研究生会于2021年6月25日举办《红色家书》主题讲座,以先辈们的事迹、志向以及精神为出发点讨论当代青年人的人生观,引导同学们进一步增强爱党爱国之情。

《红色家书》主题讲座
讲座邀请了《红色家书——纸上的纪录片》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师、社科大故宫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陈学晶老师主讲。校团委副书记、校研究生会秘书长毕琳老师出席讲座并致辞。讲座由校研究生会甄皓晴主持,校研究生会同学,社科大良乡、望京校区学生代表共同聆听本次讲座。

陈学晶老师主讲
毕琳老师指出,红色家书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涵,是当代青年学子继承“红色基因”的优秀读物,此次讲座的召开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同时,毕老师还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阅读红色家书的感悟,并对陈学晶老师与会讲授表示感谢。

毕琳老师发言
一,认识红色家书。红色家书,是直观可感的历史材料,把时间空间联系在了一起。书为心画,言为心声。这些红色家书,是血泪史,是绝笔信,讲述了革命先辈们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谱写了一首首忠诚的战歌。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够闻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的心脏不停地跳动。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有许多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二,纸上的纪录片。陈老师分享了艺术纪录片、文献纪录片的创作经验,表示在其中深刻体会到了文字的魅力和表现力。在红色家书的整理过程中,她提到三个重要的思考问题:叙事结构是否经得起推敲?在容纳重要历史信息的同时,内在的主题逻辑是否缜密?故事、细节、情感的嵌入是否恰当?我们要挖掘100年前杰出年轻人的成长足迹,讲述他们如何完善自我,与时俱进,为理想信念而献身的伟大品格与动人事迹,从而真正理解并传承这份珍贵的红色遗产。红色家书作为“纸上的纪录片”,经历了实物考证、实地的历史情境还原,再现了情感气氛,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陈老师用李白等革命英雄付出生命来守护理想信念的事例,呼吁青年人应有操守、有作为、为人民谋福利,并希望红色遗产成为我们所有人的思想源泉与精神力量。
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此次讲座,学习了革命先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崇高精神,而且对于党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


同学们与陈老师分享感悟
现在的和平年代来之不易,作为新时期的青年,要大力传承红色基因、不忘使命初心,汲取红色力量,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签名留念

讲座合影
文案/宋佳萍
摄影/叶涓涓
编辑/唐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