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学校官网 / 加入收藏

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社会实践 -> 正文

共上一堂思政课 我校师生参加京津冀青少年交流活动

发布日期:2025-08-10  来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京津冀青少年互动交流交往、助力共青团工作和青少年文化事业繁荣发展,8月5日至7日,由共青团河北省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和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京津冀青少年交流活动在石家庄展开。我校4名师生组成研学团队参与此次活动,通过实地研学、文化体验和深度交流,亲身感受河北深厚的历史底蕴、澎湃的发展活力和独特的城市魅力,深刻领悟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的紧密联系。

启动仪式上,我校团委副书记李润泽代表北京高校师生发言,结合我校组织青年学生投身三地实践的体会,强调青年应笃学力行、在实践中成长,三地高校更需携手引领青年担当时代使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红星映初心: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革命精神

钟楼上红星闪耀,研学团队在石家庄解放纪念馆沉浸式观看《石家庄 1947》。从紧张搜捕到生死抉择,声光电还原的历史场景中,观演者化身亲历者,感受地下工作者的牺牲与赤诚。革命精神跨越时空,从共情到共振,成为我们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奋勇前行的动力。

沃土铸信念:于红色老区淬炼青年担当

研学团队走进平山县革命老区,在红色沃土上接受深刻精神洗礼。在北庄村“团结就是力量”村史馆,团队追溯革命歌曲诞生历程,京津冀学子共唱经典,体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神内核,见证老区从革命支援到振兴发展的实践跨越。驻足中央青委旧址与西柏坡,煤油灯、长条木桌等革命文物映照先辈奋斗足迹,“两个务必”“进京赶考”等精神遗产,让团队深刻理解青年一代在时代征程中的使命传承。此次研学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回望,更是对青年担当的淬炼,激励团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凝聚力量、奋勇前行,以实际行动续写红色篇章。

实践明方向:从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中汲取前行力量

研学团队走进正定县塔元庄村,在文化廊感悟“抓党建促发展”的实践力量,于村史馆见证30余年从普通村庄到全国文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蜕变,重温入党誓词中深植初心使命,触摸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交融的生动答卷。继而探访石家庄市规划馆,在“过去、现在、未来”的脉络中,体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智慧,明晰个人成长与城市发展的紧密联结。随后驻足正定博物馆,在讲解员引领下领略“一座正定城,半部佛教史”的深厚底蕴,于古城墙与古建群间感受历史遗产的当代价值,在荣国府沉浸式演出中见证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一路研学,团队既汲取了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城市发展的规划远见,更深化了对历史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创新的认知,为青年群体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文化传承注入了深刻启示与前行力量。

创新燃壮志:在科技前沿感悟协同发展使命

研学团队走进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园规划展馆与电子信息产业展示中心,在科技文旅的深度体验中,触摸燕赵大地创新脉动。从生物医药园展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力,到电子信息产业展示中心的“黑科技”成果,不仅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指示,更成为青年洞见前沿、激发报国情怀的鲜活课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让青年深刻感悟“创新之美”,更激励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健康中国”与科技强国建设,以青春之力续写协同发展新篇章。

文脉聚共识:文物瑰宝间筑民族同心

研学团队走进河北博物院,开启一场跨越古今的文明对话。在冀藏“国宝”文物展中,件件瑰宝串联起燕赵文脉,彰显中华文明底蕴。在讲解员引领下,团队驻足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于透物见史中感悟中国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场文明巡礼,让青年们增强文化自信,激励青年成为传承文脉、推动文明共建的星火力量。

此次活动不仅是京津冀青少年协作交流的平台,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三地师生在研学与交流中,围绕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主题深入探讨,碰撞思想、增进友谊。此次活动为三地高校携手搭建平台,我校愿以此为纽带,带动更多青年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投身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践,在共绘青春实践画卷中贡献智慧,唱响三地同心的青春和声。(文/李 勇 张靖媛 牛鸣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

扫一扫
关注我们